新四千精神1/走遍千山万水 义乌“货担郎” 建大商都
图:“义新欧”中欧班列成“钢铁驼队”,满载“义乌制造”走向欧洲。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多年后,不畏艰苦的浙江人,敢为天下先,开创“无中生有”的奇迹。“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从一个陆域资源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跨越式的发展正是由于以浙商为代表的民营经济群体筚路蓝缕创造了“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造就了如鲁冠球、南存辉、宗庆后、李书福、马云等风云浙商,厚植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土壤。
大公报今起推出《新四千精神》系列专题,从“四千精神”四个表述切入,体味民营经济体创造财富的拚劲、迎难而上的韧性以及向往美好的坚持。
自古以来,浙江义乌就有“鸡毛换糖”的传统。手摇拨浪鼓,肩挑糖担子,翻山越岭走街串巷,用红糖换鸡毛,做成鸡毛掸再挨家挨户卖。一代代义乌人,就是凭着这股不畏艰难险阻﹑走遍千山万水的闯劲,从针头线脑的小生意“货担郎”,做成外贸进出口额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世界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买卖全球。大公报记者 王莉
“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义乌商人,不管男女基本都有过做‘货担郎’或者‘货担女’的经历。”浙江新光饰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光,16岁便揣着母亲给的20块钱和一张中国地图,开始了走南闯北的生活。
白天摆地摊 晚上睡地板
“那时候白天就摆地摊,卖一些从义乌批发去的绣花针、绣花样,晚上为了省旅馆钱,要么就睡车站,要么就背着大布袋坐车赶路去下一站摆摊。”之后7年,周晓光几乎跑遍了中国大大小小的省份。
同样做过“货担郎”的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创始人楼仲平,如今已成为公认的“吸管大王”,他将一根仅有0.0008元利润的吸管做到占据全球1/4的市场份额。“我14岁就开始跟着爸爸在江西做货担郎‘鸡毛换糖’。”
“为了能多换点鸡毛,我们的货担上都挑着自己的棉被,走到哪里就住到哪里。临近晚上了,我就会特别注意哪户老乡家的房子是有走廊的,然后就跟人家借住一晚,吃饭也是用红糖或者其他小百货去和老乡换。”楼仲平说道。
“现在回想起那段经历,虽然辛苦,但受益终生,它不仅磨炼了我的意志力,更让我明白,生意是靠人跑出来,闯出来的。这对我之后的创业之路有很大影响。”楼仲平告诉记者,正是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让他发现了更多商机,也锻炼了自己的商业敏感度。
他辗转到过大半个中国,收过废品、做过“倒爷”,还搞过养殖,也做过小商品批发,“反正哪里有生意就跑去哪里”。
重本通网络 抓外贸先机
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义乌小商品市场慢慢形成,楼仲平作为第一批商户回到了家乡,并办起了家庭作坊。虽然看起来从“行商”变为了“坐商”,但“鸡毛换糖”时期形成的“生意是靠跑出来”的想法还是深深影响着他。
199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令楼仲平接触到了电脑,“问了别人才知道,这个东西可以上网联系到千里之外的人”,于是他就下狠心花了1万元买了一台,还花了3万元拉了2.5公里长的电话线,把网络接到了自己家,开始在网上寻找客户。从“双脚走遍千山万水”到“上网走遍千山万水”,正是他的这一前卫之举,使企业抢得先机,率先发展了沃尔玛、星巴克等外贸客户。
“‘走遍千山万水’实质上是不断冲破枷锁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的我和40多年前的‘货担郎’没什么两样。”楼仲平说,“这种精神今天不能扔掉,以后也不能扔掉。”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5-17北京通州警方通报一起学校内学生伤人案件
- 04-28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 05-30上海/少年强则国强 练武提高体质
- 05-25恢复原貌/发掘大宫门遗址 “三园”迈向合围
- 06-12便利出行/“广”布充电桩 解锁新能源产业
- 05-11采购商超1.3万人 潮玩区热火朝天
- 05-09中方宣布加拿大一外交官为“不受欢迎的人” 限13日前离华
- 06-02微纳米机器人“逆流而上”向水熊虫“偷师”
- 05-12渔博会亮点纷呈“渔友圈”丰富多彩
- 05-05“搭子”社交Q&A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06-12三大法宝 分毫不差
- 06-12记者观察/大湾区超级城市群 “黄金内湾”互联互通
- 06-12大湾区建“大市场” 国际消费新枢纽
- 06-12优势互补/总部经济助招商 跨境融资新蓝海
- 06-12扩大内需 打造湾区“共同市场”
- 06-12抓住机遇/白云商圈数字化 港企升级加速度
- 06-12便利出行/“广”布充电桩 解锁新能源产业
- 06-12中洪关系快速发展 “一中”大势所趋
- 06-12洪政要论与华合作
- 06-12“带来人民倾心生产商品 参展沪进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