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指引中华文化前进方向
图:游客在武夷山朱熹园武夷精舍参观。新华社
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游人如织。2012年11月,正是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习近平总书记抚今追昔,饱含深情提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0年后,在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复兴文库》的序言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深刻阐释“中国梦”的历史脉络,强调“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怀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澱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到广东潮州广济桥;从山西平遥古城,到河南安阳殷墟……带着这种深厚的“历史感”,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考察文化遗产,探寻文明根脉。
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21年仲春,福建武夷山,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九曲溪畔的朱熹园。鉴往知来,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万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在2022年10月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明“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积澱中汲取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等精华养分,同时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无愧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5-31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发现铁锚与“盲盒”
- 05-11坚持低碳发展 绿色城市典范
- 05-25产业集聚/港珠宝企“藏身”番禺 3D製模引领时尚
- 05-13为何成为“全职儿女”?
- 06-04各方建言/保障公平竞争 稳定发展预期
- 05-19深港金融合作 形成“六通”新格局
- 04-18移宿空间-共享空间领航未来商业
- 05-17中国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总体方案公开征集
- 05-16边检部门3提醒
- 05-06中国─中东欧博览会16日开幕 展商增30%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06-13WeWork跌落神坛 共享办公跑不通?
- 06-13共享充电宝“好借难还”须根治
- 06-13内蒙古自治区: 从“挖煤、卖煤”到发展新能源
- 06-13超大型城市如何兼顾能源保供与减碳发展?上海能源国企多元化探路
- 06-13“兴隆湖能源电力高峰对话”在蓉举行 聚焦极端气象条件下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 06-13抽水蓄能,开启新能源竞争“新篇章”
- 06-13坚持市场化导向 深入推动公共机构能源托管服务高质量发展
- 06-13国家能源局批准《新能源基地送电配置新型储能规划技术导则》等310项能源行业标准
- 06-13总投资33亿多元!和田这个热电联产项目建设“进度条”刷新
- 06-13合肥瑞纳通中标枣庄市中区热力公司AI智慧供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