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团队发现宇宙最古老恒星遗迹

图: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演化成为对不稳定超新星的艺术展示图。/受访者供图
【大公报讯】记者刘凝哲北京报道: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刚刚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研究团队率先在银晕恒星中发现了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演化后坍缩形成的对不稳定超新星存在的化学证据。
在此之前,理论研究曾预言这种特殊超新星的存在,但从未被观测发现。该成果证实这一超新星源自于一颗质量高达260倍太阳质量的的第一代恒星,刷新了人们对第一代恒星质量分布的认知。
长期以来,银河系考古领域一直致力于通过贫金属星来研究第一代恒星,部分极贫金属星(金属含量低于太阳的百分之一)可能诞生于第一代恒星终结时形成的气体云,从而使人们能够利用这些“活化石”揭示第一代恒星的演化历史。
论文第一作者邢千帆博士介绍,研究团队结合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低分辨率光谱和日本昴星团(Subaru)望远镜高分辨率光谱数据发现了一颗化学风度极为特殊的恒星,这一发现为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形成和演化的观测研究指明了方向。
论文通讯作者赵刚研究员表示,此项研究从观测上证实第一代恒星的质量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数百倍,对研究第一代恒星的初始质量函数意义重大,并将对元素起源、宇宙早期的恒星形成和星系化学演化等方面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06-15习近平:以安全守护人权 以发展促进人权
- 06-15嘉宾发言摘要
- 06-15瑞典专家:“一带一路”是通往和平之路
- 06-15郑永年:美国是最不平等的国家
- 06-15中国研究出台更大力度吸引外资政策
- 06-15“猴票之父”方寸烫金 国画新风浓墨重彩 画坛鬼才黄永玉走了 享年99岁
- 06-15黄永玉诗歌精句
- 06-15黄永玉生平
- 06-15佳作无数 艺术全才
- 06-15甘苦与共/一生伴侣张梅溪 相濡以沫75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