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创作/《山歌寥哉》载誉归来 曲风变求突破
消失在大众视野的刀郎携新专辑《山歌寥哉》归来,其中一首《罗刹海市》登顶各大音乐榜。在自媒体和短视频中,《罗刹海市》作为流量密码,衍生出五花八门的文本解读,并引起网友广泛热议。刀郎本人至今对歌曲解读无任何回应,而著名乐评人丁太升则点评刀郎这首歌不单单是讽刺意味十足,而且显示了刀郎在创作上的野心。
汪峰:对刀郎从无偏见
汪峰8月2日表示:“把这种莫名其妙的、完全莫须有的一种观点强加于大众,去相信刀郎这张专辑或某一首歌里有这样意图的人,自己心里面是阴暗的。”他还称从来没对刀郎有任何偏见和看不起,将刀郎新歌解读成讽刺和复仇,是对刀郎非常严重的贬低。
刀郎的走红,被业内人士评价为走的是一条“自下而上”的路径。2004年,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在内地走红,尽管这张专辑“粗制滥造”,但却以270万张销量的成绩成为唱片时代难以覆製的现象。不少圈内歌手也曾在公开场合评价刀郎的音乐作品“俗”,犹如如今抖音上的“洗脑神曲”般,尽管歌曲传唱度高,但却缺乏艺术价值。丁太升认为,“刀郎的音乐算得上是高雅的”。“如果只当成是刀郎的一次反击,那显然低估了刀郎在创作上的野心。”在丁太升看来,刀郎这次的作品完整地表达了他的艺术观念。
刀郎的再度翻红,也让人们再度审视“网络神曲”。音乐人张亚东曾表示:“我对洗脑神曲反感到一定程度,我是觉得不公平,这样会抹杀掉太多好的东西。”网友们对“神曲”的评价不仅是“难听”,还有“抄袭”和“旋律雷同”。音乐人梁源评价抖音歌曲:“今天这些歌儿流行,因为人们需要这些东西。”曲调雷同重复的结果,指向的不仅是流水线式的歌曲创作,更是观众对“无需费力的刺激”的强大需求。
如今,音乐时长在变短,大数据主导了人们的审美和判断,去用心挖掘真正有深意的音乐,接受更多元化的音乐艺术,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5-22“镇江探建高科技中心 升级产业”
- 08-01中国第一个被允许破产的个人 还完债了
- 05-05女子向大熊猫投掷玉米芯 成都熊猫谷通报:终生禁入
- 06-04高瞻远瞩,指引中华文化前进方向
- 06-26跨境接驳/“经珠港飞”试运行 “空─陆─空”大桥接驳
- 06-06专家建言/身材不必被尺码约束
- 05-26WMO百年气象站评选条件
- 05-20湾区青年论坛 专家吁内地校赴港办学
- 08-02“疯狂倾倒”70多小时 京津冀这场雨到底有大?
- 07-3131省份上半年GDP出炉:15地跑赢全国 上海增势最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