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开沟挖堤排涝 24小时值守观察 龙省五常水退 农民抢救稻田

图:随着水退,五常市被水淹没的稻田里,水稻慢慢露出水面。
7日,随着水位开始下降,被洪水淹没的黑龙江省五常市的大部分稻田里,有些长在高地势区域的水稻已慢慢露出水面,有些仍然全都淹在水里。“都说没希望了,但我还想试试。”五常市龙凤山镇村民张女士站在刚刚露出头的水稻田边说。为了尽可能挽救稻田,当地政府与农民加紧开沟挖堤,并将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观察排水情况,务求多多少少保住下月的收成。
大公报记者 于海江、卢冶、林凯报道
“稻花香二号”大米下个月即将丰收,可就在8月初,以大米著称的黑龙江五常被洪水侵袭。“眼看就要收到手的收成,被大水冲跑了。”张女士说。6日上午,五常的雨时下时停,张女士已迫不及待来到田边初步算了下,今年一共种了500亩水稻,受灾的水稻田大概有60亩左右。除了水稻损失外,张女士搭建的十几个育秧大棚无一幸免,几乎都被洪水冲走。张女士说,眼下先要把污水排出,看看能不能减少些损失。
随着水位下降,记者在当地了解到,许多村民做好了今年水稻会减产的准备。他们知道,眼下这个时间节点受灾,是对水稻生长最不利的。
目前,五常市一些村庄正在抢排积水。为了尽可能保住稻田,五常市水务局联合五常镇政府向五常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出申请,在对应堤段使用机械挖开一个7到8米的口子,使莲花村、远景村、新兴村内涝能够尽快排出。堤坝打开之后,会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时刻观察排水情况。
“目前,水稻正处于孕穗、扬花期,如果遭遇强降雨冲刷,会造成花粉流失,影响授粉结实,被淹超过三天后,水稻很难长粒成米,往往会成空壳。”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潘国君说,现在可以做的就是尽快把水都排出,后续再通过耕作栽培措施,创造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农机队日夜轮班 义助抢收玉米
而在吉林省产粮大县梨树县,部分农田亦出现积水。记者了解到,梨树县已经启动应急预案,调派大型机械加固乾堤,排出农田积水。
在梨树县刘家馆子镇,挖掘机等机械设备不间断作业,连夜清除阻塞农田排水渠的淤泥。在降雨量较大的孤家子镇,防汛抢险人员连续奋战,将道路两侧排水沟、涵管等加宽加深,最大限度保证排水畅通。
除了政府组织发力赈灾,不少民间组织也团结一致,自发进行救灾行动。吉林省农机大户李胜利与公司协商组织团队,免费进行灾情抢收。“目前我们出动了公司可调动的机械,去了四平、敦化以及吉林市蛟河,抢收了两天两夜,换人不换车,两人倒班轮流抢收,目前已经抢收2500亩黏玉米。”采访过程中李胜利的手机响个不停,都是心急抢收的农民,李胜利向记者解释:“8月份正是黏玉米收获的季节,收获周期只有短短几天,如果玉米‘老了’,人就无法食用了。近期不抢收,农民或将面临巨大经济损失。我们是履带式收割机,现在很多地里全是水,普通的轮式收割机已经无法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