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渔村转型 打造特色旅游
图:强蛟镇下渔村讲解员介绍村中历史发展。大公报实习记者施宏咪摄
位于宁海县强蛟镇的下渔村,过去一直以渔业为主,随着年轻劳动力的外散,一度面临渔业萎缩和土地有限的困境。近年来,透过村民们的努力,成功地将村庄有限的资源运用于旅游业的发展。
下渔村第一书记应刘意向记者透露,过去由于渔业工作的风险性与收入的不稳定性,许多年轻人放弃成为渔民,选择离乡背井,下渔村的渔业面临严重的衰退。加之村庄范围有限,土地不足以满足企业进驻,也限制了下渔村的发展空间。
然而,当村民们得知村子需要转型发展时,他们慷慨地自愿无偿释出闲置土地,为旅游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下渔村党支部书记薛瑞岳表示,这些土地大部分来自已经外迁的村民,现在许多地方都结合渔文化进行创新转型,成为村内独特的创意景点。
在“鱼满仓”创意展示墙前,薛瑞岳介绍说:“这里挂着40件人工雕刻的海洋生物模型,它们悬挂在旧船板架设的渔网之上,蕴含着许多村民的童年回忆,寓意着丰收的祝愿和满载而归的盼望。”
除此之外,村民们还巧妙地利用编织渔网的技术,建起编织工作室。驻村艺术家尤婷婷指导村民进行渔网、帆布包等编织工艺品的制作,并在市集上进行贩售。尤婷婷向记者介绍道:“我们每周都会带领这些参与编织的阿姨们出去摆摊,她们也会担任团队建设的编织助教。”香港传媒学子一行中的施宏咪购买了工作室村民制作的一个香包挂饰,她认为:“这个工艺品的编织极其细腻,里面更包含了十几种香料。”另外,工作室还开发了研学游活动,吸引众多青少年来到渔村参观并在工作室中进行编织学习。
经过这一连串努力,下渔村成功“逆天改命”,如今村子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来。应刘意表示:“下渔村的海滨大道夜市常常人潮汹涌,已经成为周边网红必打卡点之一。”大公报实习记者冯蔼怡、马见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