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两会/香港做强盛事经济
图:扫一扫有片睇
“盛事经济”是香港过去一年多着重提及的经济发展要点之一,与盛事(即大型艺术文化和体育娱乐活动)关系密切的旅游业、消费行业迎来腾飞机遇。全国两会期间,港区代表委员在接受大公报访问时不约而同表示,对“盛事经济”充满信心,认为香港开放、自由的国际化地位以及背靠祖国的政策优势,将对“盛事经济”形成多角合力,壮大声势,建议叠加更丰富活动内容、联同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创新旅游产品,同时改善场馆、住宿、服务等短板,以吸引海内外更多游客赴港观光,为“盛事经济”火热势头添柴加薪,展现香江魅力。
自去年初恢复全面“通关”以来,香港几乎每个月都有盛事活动举办。更多内地城市开放赴港个人游,也成为“盛事经济”一大利好。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吴杰庄表示,“盛事经济”涵盖面广泛,尤其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和华南市场,应该具有更强吸引力,可根据目标人群喜好,同时或接连举办联动性活动,以此拉长游客留港时间。
引入内地节目 壮大“盛事”阵容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香港)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林至颖建议,香港应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及周边城市,做一个“旅游大串联”,利用大湾区旅游资源优势,为香港“盛事经济”助力。他表示,要多方面挖掘潜力,满足游客更多元化需求。“如果能做到行程打包,规划更多内容给游客,增强他们的出行意愿,就会将‘或许来’变成‘一定来’。”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莫华伦提到,目前“盛事”大多是国外的,内地团体来港参与“盛事”的还是比较少。他强烈建议特区政府应该把内地优秀节目也放入“盛事”里面丰富和充盈起来,引入更多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出。比如春晚备受欢迎的《咏春》,在香港场场爆满,根本买不到票,想加场,但是没场地了,这一方面反映出传统文化的强大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香港场地的短缺问题。
莫华伦指出,香港特区政府应该迅速跟随进行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和服务。比如歌剧院、音乐厅,香港目前的相关设施完全不能满足“盛事”的需要。“香港目前远远落后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和内地某些城市,已经40年了没有一个新的场地,西九龙的文化中心至今没有像样的剧院。”他发声呼吁,香港非常需要一个现代化的歌剧院、音乐厅,希望特区政府能重视。
研建“场馆群” 强化“盛事”之都
“香港最头疼就是找场地,演唱会只能容纳一两万人,若举办5万人以上的超大型活动,至少要等到明年启德中心启用才行。”吴杰庄说,有些场馆需要提前一年预定,而且香港没有“场馆群”,只能分散区域举行,往来很不方便。此外,如何疏通人群和提升区域承载能力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他提到,去年在湾仔举办的“Web3.0”嘉年华,周边酒店价格翻了三倍,交通很堵,这说明香港对于几万人的大型活动还是缺乏经验,需要提前谋划,做好预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03-11代表委员热议中国优势
- 03-112024全国两会 | 香港迎来大好机遇
- 03-11记者手记/瞄准特定群体 打造盛事品牌
- 03-11话你知/盛事经济
- 03-11阵容鼎盛/香港文艺界“盛事经济”排头兵
- 03-11内地代表委员 积极建言献策
- 03-11创新机制/区域联通一体化 “一程多站”游湾区
- 03-11满心期待/外国记者羡香江 最爱红馆演唱会
- 03-112024全国两会/香港做强盛事经济
- 03-11发挥优势/“引进来”“走出去” 香港发展机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