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改建”三字诀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基础设施差异化建设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点多面宽,受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聚集度、地形地貌、生产生活方式、民俗文化等影响较大,难以确定统一的治污模式,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难度。
近期,笔者赴基层调研,在与一线干部面对面交流中发现,“并改建”三字诀在农村生活污水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中行之有效,对差异化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有一定参考价值。
“并”字优先,在符合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条件的农村地区,采取纳管并网处理模式。
城市和乡镇周边的农村地区人口较多,居住集中,污水产生量较大,若附近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有剩余处理能力,在这些地区采取并网的建设方式,可发挥出“近水楼台”的优势,利用已有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这类建设模式只需建设污水收集设施和铺设管网运输系统,具有总投资省、建设周期短、维护简便等特点。同时,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化运行程度较高,一般由专门的污水处理公司负责后期运维。将城镇周边农村生活污水纳管并网后,可通过在农户自来水费用中收取一定污水处理费的方式解决后期维护费用问题。或将上级拨付的农村生活污水专项治理资金部分拨付给城镇污水处理公司,由其统一负责后期运行维护,也有助于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撒胡椒面”导致资金效益不高的问题。
“改”字次之,在地形条件复杂、农户分布零散的农村地区,采取分散式处理模式。主要是将传统的单瓮式、双瓮式化粪池改建为三格式生态化粪池。
传统的单瓮式化粪池仅起存储作用,无发酵功能;双瓮式化粪池虽有发酵功能,但沉淀和过滤时间较短,处理效果较差。相比之下,三格式化粪池拥有三个独立的腔室,优势较明显,经过一格沉淀可去除生活污水中大部分悬浮物,二格厌氧发酵可去除部分有机物污染,三格存储的无害化污水可就近用于灌溉农田、菜地,实现循环利用。改建模式因工程量小,符合农村传统生活习惯,实践中易于被群众接受。这种改建模式,农民单户投资后基本无后期运维费,在农村推行顺利,效果较好。
“建”字兜底,在经济较发达、易地搬迁集中安置、乡村旅游业发达等规模较大、农户分布集中、产污量较大的农村地区可采取集中式处理模式。
集中式运行模式具有安全可靠、处理效果好的优势。集中式设施建设要注重统一规划,选取合适的工艺模式,尽可能减少运行维护成本和难度,以便于后期维护,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实践中,可由市县生态环境部门或专业第三方公司充分调研后,统一设计工艺模式,统一组织招标、建设,减少因分散实施造成的工艺模式过多、招标价格偏高、后期维护不便等问题。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应注重与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有机结合起来,整合政策资源,发挥资金合力,以农村生活污水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让乡村更兴旺、更美丽。(中国环境报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05-30《徐州市2023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总体目标》印发
- 05-30桃源镇加快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建设 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 05-30济宁创新“污水处理厂+湿地”模式 打造健康水生态系统
- 05-30阜阳市生态环境局加强农村污水治理监督性检查 助推农村净水攻坚行动取实效
- 05-30安义县5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设施有了“身份证”
- 05-30隆化县坚持高位推动、高效落实 扎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 05-30民乐加快城区道路及地下管网提升改造建设
- 05-30固始县郭陆滩镇开展黑臭水体专项整治行动
- 05-30临沂投资4255万元 提升改善131处农村供水工程
- 05-30十堰郧阳区南化水厂进入试生产阶段 供水规模达2万立方米/天